一、当前世界数据量属于什么数量级?
当前世界数握量属于:大数据时代。
二、gee大津算法数据量太大怎么办?
将数据保存到本地文件 ,再通过每次读取数据内容,将数据整合成对应格式,并做删减处理,直到数据完整转换完成,再对数据进行之后的相应操作 。
三、excel数据量太大怎样看首列和尾列?
当Excel数据量过大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查看首列和尾列:
首先,可以使用"冻结窗格"功能固定首行和首列,以保持上方和左侧的标题可见。
其次,利用筛选或自动筛选功能可以快速缩小数据范围,从而在首尾列之间进行滚动查看。
此外,还可以使用快捷键Ctrl+方向键来快速跳转到首列和尾列,以便于数据的查看和分析。这些方法的结合能够帮助用户在大数据量下高效地观察和处理数据。
四、SQLserver2005和mongodb的大数据量的处理?
针对数据库这块我觉得我可以对你做出解答
1、大数据量可以建临时表把大数据化为小数据量,在分批处理
2、可以循环处理大数据量数据,比如根据某个键值,循环处理
希望对你有帮助
五、oracle大数据量的导入和导出方法是什么?
方法一:利用PL/SQL Developer工具导出:菜单栏---->Tools---->Export Tables
方法二:利用cmd的操作命令导出,详情如下:1:G:\Oracle\product\10.1.0\Client_1\NETWORK\ADMIN目录下有个tnsname.ora文件,内容如下:
CMSTAR = (DESCRIPTION = (ADDRESS_LIST = (ADDRESS = (PROTOCOL = TCP)(HOST = 172.18.13.200)(PORT = 1521)) ) (CONNECT_DATA = (SERVICE_NAME = cmstar) ) )
其中:CMSTAR为数据库名,HOST为IP地址,所以可以仿效上面的例子手动添加数据录连接。
2:用cmd进入命令行输入:tnsping cmstar就是测试172.18.13.200是否连接成功
3:导入与导出,如下:数据导出:1 将数据库TEST完全导出,用户名system 密码manager 导出到D:\daochu.dmp中exp system/manager@TEST file=d:\daochu.dmp full=y2将数据库中system用户与sys用户的表导出expsystem/manager@TESTfile=d:\daochu.dmpowner=(system,sys)3将数据库中的表table1、table2导出expsystem/manager@TESTfile=d:\daochu.dmptables=(table1,table2)4将数据库中的表table1中的字段filed1以"00"打头的数据导出expsystem/manager@TESTfile=d:\daochu.dmptables=(table1)query=\"wherefiled1like'00%'\"
上面是常用的导出,对于压缩我不太在意,用winzip把dmp文件可以很好的压缩。不过在上面命令后面加上compress=y就可以了
数据的导入
1将D:\daochu.dmp中的数据导入TEST数据库中。impsystem/manager@TESTfile=d:\daochu.dmp上面可能有点问题,因为有的表已经存在,然后它就报错,对该表就不进行导入。在后面加上ignore=y就可以了。
2将d:\daochu.dmp中的表table1导入impsystem/manager@TESTfile=d:\daochu.dmptables=(table1)
注意事项:导出dmp数据时需要有导出表的权限的用户,否则不能导出。
PL/SQL Developer是Oracle数据库中用于导入或导出数据库的主要工具,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PL/SQL Developer导入和导出数据库的过程,并对导入或导出时的一些注意事项进行了说明,接下来我们就一一介绍。
导出步骤:
1 tools ->export user object 选择选项,导出.sql文件。
2 tools ->export tables-> Oracle Export 选择选项导出.dmp文件。
导入步骤:
注:导入之前最好把以前的表删除,当然导入另外数据库除外。1 tools->import tables->SQL Inserts 导入.sql文件。2 tools->import talbes->Oracle Import然后再导入dmp文件。
一些说明:
Tools->Export User Objects导出的是建表语句(包括存储结构)。Tools->Export Tables里面包含三种导出方式,三种方式都能导出表结构以及数据,如下:Oracle ExportSql Insertpl/sql developer
第一种是导出为.dmp的文件格式,.dmp文件是二进制的,可以跨平台,还能包含权限,效率也很不错,用得最广 。第二种是导出为.sql文件的,可用文本编辑器查看,通用性比较好,但效率不如第一种,适合小数据量导入导出。尤其注意的是表中不能有大字段(blob,clob,long),如果有,会提示不能导出(提示如下: table contains one or more LONG columns cannot export in sql format,user Pl/sql developer format instead)。第三种是导出为.pde格式的,.pde为Pl/sql developer自有的文件格式,只能用Pl/sql developer自己导入导出,不能用编辑器查看。
六、十大服务器数量预估软件
十大服务器数量预估软件
服务器数量预估软件是在IT行业中广泛应用的工具,它能够帮助企业预估服务器数量,从而更好地规划和管理IT基础设施。在市场上,有许多服务器数量预估软件可供选择,但是在这其中,有十款软件是最受欢迎和被认可的。
1. 软件A
软件A是一款功能强大的服务器数量预估软件。它基于先进的算法和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准确预测服务器的数量需求。软件A还提供实时监控和报告功能,帮助用户及时了解服务器资源的使用情况和性能表现。它还支持可视化分析,用户可以通过直观的图表和图形来了解服务器数量的变化趋势。
2. 软件B
软件B是一款用户友好的服务器数量预估软件。它通过简单的界面和易于理解的工作流程,使用户能够快速而准确地进行服务器数量的预估。软件B还提供了灵活的参数设置,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个性化配置。此外,软件B还具有自动化的任务调度功能,可以帮助用户自动完成服务器数量的预估工作。
3. 软件C
软件C是一款基于云计算的服务器数量预估软件。它可以根据云服务器的资源利用率和性能数据,准确预测企业所需的服务器数量。软件C还可以与云服务商的平台进行整合,实现自动化的资源调配和扩容。软件C还提供了实时监控和报警功能,帮助用户及时处理服务器数量需求的变化。
4. 软件D
软件D是一款适用于中小型企业的服务器数量预估软件。它具有简单易用的界面和操作流程,即使没有技术背景的用户也能够轻松预估服务器的数量。软件D还提供了可视化的报告和图表,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服务器数量的需求和变化趋势。此外,软件D还支持多种预估算法,可以根据不同的业务场景进行灵活配置。
5. 软件E
软件E是一款专注于性能优化的服务器数量预估软件。它通过收集和分析服务器的性能数据,帮助用户确定最佳的服务器数量。软件E还提供了自动化性能测试和优化建议,帮助用户提升服务器的性能和效率。此外,软件E还支持负载均衡和容量规划,帮助用户更好地管理服务器资源。
6. 软件F
软件F是一款提供全面报告和分析的服务器数量预估软件。它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评估服务器的使用情况和需求,为用户提供全面的决策依据。软件F还支持定制化的报告模板和可视化图表,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此外,软件F还具有强大的数据存储和备份功能,保障用户数据的安全和可靠性。
7. 软件G
软件G是一款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服务器数量预估软件。它通过收集和分析海量数据,构建智能化的预测模型,准确预测服务器数量的需求。软件G还具有实时监控和报告功能,帮助用户实时了解服务器资源的使用情况和瓶颈。此外,软件G还支持与其他系统的集成,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流。
8. 软件H
软件H是一款具有高度灵活性的服务器数量预估软件。它支持多个预估算法和模型,可以根据不同的业务场景进行个性化配置。软件H还提供了可视化配置界面,用户可以通过拖拽和设置参数来进行预估模型的构建。此外,软件H还支持分布式计算和大规模数据处理,提高预估的准确性和效率。
9. 软件I
软件I是一款专为大型企业设计的服务器数量预估软件。它具有强大的性能和可扩展性,能够处理大规模的服务器数量预估任务。软件I还支持实时监控和报警功能,帮助用户及时处理服务器数量需求的变化。此外,软件I还提供了丰富的应用接口和插件,方便用户与其他系统的集成和扩展。
10. 软件J
软件J是一款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服务器数量预估软件。它通过简洁清晰的界面和流程,使用户能够轻松预估服务器的数量。软件J还具有快速响应和处理数据的能力,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此外,软件J还支持多语言和多平台,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以上是十大服务器数量预估软件,每款软件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服务器数量预估软件,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规划和管理IT基础设施。
七、图像的数据量和分辨率是由什么决定的?
图像的数据量是由空间分辨率决定的,分辨率由传感器精度决定。
八、如何计算大数据平台系统需要的服务器数量,集群节点数及存储容量等硬件设备参数?
作者/星空下的锅包肉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炒肝
这几天,东数西算概念异常火爆。起因是多部门联合发了份文件,宣告这项一直停留在字面的工程,将全面正式启动。
东数西算,顾名思义,就是把东部的数据拿到西部计算。本质上还是解决东西供求矛盾,跟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一个道理。
要计算,首先得有计算机。而要处理庞大的数据,就需要负载更高、运行更快的计算机,也就是服务器。
所以,东数西算工程启动后,服务器的市场需求必然会扩大。
不过,行业上行,并不代表参与者一定能分到一杯羹。因为服务器这个行业很特殊,时刻处在一种致命的威胁中。
以头部企业浪潮信息(000977)、中科曙光(603019)为例,二者相比,浪潮风险较高,曙光可能会更安全。不过曙光也由此造成了严重的业绩拖累,而且,比财报表面呈现的更悲观。
一、不赚钱,卡脖子
服务器,本质上就是一种特殊的计算机,其核心部件主要是CPU、存储、硬盘。而浪潮和曙光这类厂商,虽然生产服务器,但关键部件严重依赖外采。通俗点讲,服务器企业,就类似是组装电脑的。
所以这个行业,普遍存在两个问题:
第一, 不赚钱。
CPU霸主英特尔,综合毛利率可达56%。而浪潮和曙光,服务器产品毛利率分别只有12.83%、15.59%。
也就是说,这个行业的钱,都被上游赚走了。服务器企业,基本没什么议价权利,只能勉强维持盈利。
第二,卡脖子。
比不赚钱更惨的,是服务器厂商严重被卡脖子。
CPU、存储、硬盘这三大件,基本已形成寡头格局(↓)。其中CPU,浪潮严重依赖英特尔,曙光则是绑定了AMD。
而英特尔、AMD,都是山姆大叔的。
1.2019年6月24日,曙光已经上了山姆大叔黑名单(出口管制条例实体清单)。
2.此后AMD的技术迭代产品,曙光都无法再使用。
3.2020年6月24日,浪潮又被列为了中国“军方企业”。
4.英特尔曾一度暂停向浪潮出口产品。
如今曙光还能正常展业,是因为它曾经拿到了AMD第一代技术授权。也就是说还有老产品可用,只是日后,性能可能会跟不上。
而浪潮能够正常展业,则是因为它只是上了军方企业清单,并没有完全被限制。如果浪潮和曙光易地而处,它将毫无招架之力。
然而未来,山姆大叔的心思,谁又能说得准呢?
二、负累过重,业绩虚胖
浪潮的头顶,时刻悬着一把利剑。而曙光这把剑已经落下来了。幸运的是,在跟AMD合作的过程中,曙光积累了一定的技术经验。只不过,以后的技术升级,都要自己来做。
所以,如今曙光的重中之重,是研发。其研发投入占比在9%左右,而浪潮还不到5%。不过这俩公司业务规模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从绝对数额来看,曙光的研发投入还远不及浪潮(替曙光的研发水平捏了一把汗)。
大比例的研发投入,对曙光业绩形成了严重拖累。还记得我们前边提到的毛利率水平吗?浪潮12.83%,曙光15.59%。其中9%拿去搞研发,再扣掉各项经营成本,还能有什么利润空间?
然而,从财报来看,浪潮净利率不到3%,而曙光能达到7%-8%,神奇吧?
我找了下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曙光拓展了一些非常赚钱的业务。比如软件服务,毛利率可达75%。综合下来曙光整体毛利率可达20%以上。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曙光财技娴熟。尤其是把曙光和浪潮放在一起比较时,明显可见曙光通过各种手段美化财报。
1、研发费用资本化
通常,研发投入有两种入账方式。一是费用化,直接计入当期损失。二是资本化,日后转入无形资产慢慢摊销。
从近两年年报来看,浪潮的研发费用全部费用化。而曙光,资本化比例高达30%。
也就是说,曙光已经花出去搞研发上的钱,有三成都不会影响利润,而是记为资产挂在财报上。
2、坏账计提比例低
另外浪潮和曙光,应收账款金额都不低(或许因为下游客户不是政府就是大厂,小企业负担不起服务器的重资产投入)。截止2021年三季度,浪潮应收账款占营收27.55%、曙光则高达34%。
应收账款过高,除了占用现金流外,还有一个潜在隐患——坏账。所以企业每年都要计提坏账准备。计提多少,直接影响当年利润。
而通过对比计提比例,曙光要比浪潮宽松得多。比如浪潮一年内的应收账款按5%计提坏账,而曙光6个月以内的只计0.6%。
类似的问题还发生在存货上。
当存货账面价值高于其可变现净值时,企业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当然也会影响当年利润。浪潮的计提比例在5%以上,曙光则基本在2%左右。
3、固定资产折旧残值高
浪潮和曙光,在固定资产的问题上,差异也相当明显。
浪潮营收规模是曙光的7倍,但其固定资产不到10亿。而曙光固定资产13亿,营收占比高达20%,另外还有4.72亿在建工程尚未结转(数据截止2021年三季报,没披露固定资产明细,不懂为啥这么高)。
固定资产每年要计提折旧,这就意味着曙光每年要承担高额的折旧损失。
针对这个问题,曙光又找到了一种宽松的处理方式。
根据2021年中报披露,浪潮各项固定资产都按3%计残值。而曙光则都按5%。这俩公司折旧计提方法相同,计提年限也大致差不多。所以残值率越高,每年计提的折旧损失越小。而最终实际残值多少,要等到数年后才知道。
通过这种方式,曙光成功控制了每年的损失。如果说前面提到的研发费用、应收账款、存货等问题,影响的还是净利润。那么固定资产折旧,则很可能会直接影响生产成本。
由此可见,曙光服务器产品比浪潮毛利率高2.76%,这个数据也未必可信。
三、自主可控,道阻且长
数字化时代,服务器市场前景广阔。即便没有东数西算的推动,这个行业也处在上升的市场空间中。
只是,服务器上下游强势,夹在中间的厂商最难赚钱。而且,上游寡头垄断,前沿技术掌握在国外手中。山姆大叔一声令下,将直接扼住浪潮的咽喉。
如今,中科曙光算是摸索到了一条出路。在已获得的技术授权基础上,继续研究迭代升级。专攻芯片的参股公司海光信息,也已申请在科创板单独上市。
但在高额的研发费用下,公司业绩悲观。虽然表面看似还有不错的盈利,但各种财报美化手段,埋下了不少隐患。而这些手段也正说明了一个问题,如果不是业绩跟不上,何必需要财技?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星空财富”(ID:xingkongcaifu1)
九、数据透视表汇总数量和总数对不上?
第一,原数据集格式不统一,可能有的单元格是文本格式没有被计算到,所以导致求和总数不对。
第二,数据集有隐藏行,隐藏的数据自己计算时没有统计到,而透视表统计了全部,所以结果有偏差。
第三,数据统计返回了结果值。
十、服务器和NAS哪个读写数据快?
服务器的读写速度要更快,服务器硬件配置要高于家用nas